设为首页  加入收藏 联系我们 English version  
    
公司快讯
经理人论坛
猎头手记
新伯乐杯文章
 首页 > 业内资讯 > 新伯乐杯征文大赛文章
 
人才合理流动促产业快跑

 

 (作者单位:株州市委组织部)

 

    美国著名经济学家CA·摩尔根曾经提出一般只要有10%一15%的不同层次的人处于流动状态,就可以达到一切实际目的。发达国家的人才流动都超过10%,美国超过20%左右,平均每年每5个雇员就有一个离开其工作,每10个雇员有1个改变其专业。相比之下,我国目前的人才流动则显得很低,平均流动率为8%。
    
株洲市作为工业新城、交通枢纽,近年来人才流动日益加剧,大大激发了人们的积极性和开拓进取精神,为株洲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活力。但不可忽视的是,株洲市的人才流动依然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因素。目前株洲市的人才流动呈现流动趋向多元化、缺乏市场导向、流动水平低层次、流动率不高、流域不宽等特点。
    
株洲市作为中部不很发达地区尤其突出。到2005年,全市专业技术人员人才流动仅为3400多人,占其总数的1.58%,年均流动率仅为0.5%;据干部年报统计,2004-2005年间,干部流动率为1.7%。市委人才办对全市研究与开发机构、高等院校、大中型企业这三个科技人员流出最多的单位做过抽样调查,统计表明,2004-2005年三系统所属人员年均流动率也仅为1.5%,其中经营管理人才流动率为0.7%,专业技术人才流动率为2.4%,技能人才流动率为1.4%。如此之低的人才流动率与上海的12%、滁州的5%相差较大,难以满足市内社会经济正常运行需要,有碍人才资源的最优配置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。而人才流动情况不仅反应了市场的情况,更体现了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。人才流动不畅不仅制约了人才高地的打造,更阻碍了产业高地的建设,因此,应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念,促进人才合理流动。
    
在观念上倡导人才合理流动。人才流动可导不可堵。要树立人才社会公有,为我所用的思想,正确处理人才流动中进与出的辩证关系。对于一个地方而言,流出的人才是资源,流入的人才是财富。人才流出,是为社会输送人才;人才流进,是为单位增加活力。既要千方百计广开门路,吸纳流进,又要豁达大度尊重规律,输送流出。流水不腐,户枢不蠹,只有人才有序、有效地流动起来,在流动中不断调整自我,寻找适合自己的最佳位置,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,整个社会才会有蓬勃的生机和活力。要认识到对人才资本的投资和对物质资本投资的区别,树立人才是特殊商品和资本的观念,按照商品的属性进行市场化配置,而不能单纯依靠行政命令进行调配。要把人才流动看成是人力资源寻求最佳配置的一种表现形式,是人才寻求自我全面发展的一种表现形式,地区和部门不应该阻止,而应该积极配合,管、卡、压” 的传统做法是留不住人才的,相反,只能助长人才的逆反心理。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关心人才的个人发展,鼓励人才的合理流动。 
    
坚持人才产权个人私有。增强人才产权个人私有意识。要变单位人意识为社会人意识,承认人才个体对人才产权的最终支配、处分权,除非国防战备、抢险救灾等国家紧急情况的需要,一般应尊重和维护人才本人的自主择业权、人才资本的自由交换权以及单位的用人自主权。要强化合同契约意识,明确人才、单位、社会之间的责权利关系,人才通过市场将人才使用权交换给单位,单位按契约支配人才的使用权,将人才管理与使用纳入社会化、契约化管理轨道上去。要研究制定人才产权管理及保护政策,建立人才产权仲裁机构,合理划分、鉴定人才产权的构成与权属,科学、公正、合理处理人才产权纠纷,切实保护人才个人终极产权。 
    
强化人才流动的法制观念。当前,我国人才流动的体制性障碍尚未完全消除,各种人为因素的影响依然严重。要促进人才合理有序流动,必须把人才工作纳入法制轨道,不断推进人才工作的法制化进程,营造良好的政策法制环境,坚持用法制保障人才,努力使人才健康发展。推进人才工作的法制化进程,既要加大立法力度,建立健全人才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,又要加大执法力度,切实依法保障人才的各种权利,以促进公平竞争环境的形成,保证各类人才健康成长,使各类人才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中各尽所能。
总机电话: 021-63865599 传 真:021-63865507
地 址: 上海市长宁区延安西路2067号(仙霞路)仲盛金融大厦22楼
邮 编: 200336 公司邮箱:shr@sdmr.com.cn
2003-2010 Copyright © 上海厂长经理人才有限公司,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引用或建立镜像